招生就业

招生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政策 -> 正文

地下城市空间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城建学院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6-13

地下城市空间工程专业介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至8年。

专业历史: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在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背景下,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特设专业,也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而设立的创新型全日制本科专业。2020年枣庄学院依托土木工程学科成功申办,填补鲁西南地区该专业人才培养空白,同年9月第一次招生。

专业简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在城市地面以下的土层或岩体中修建的各种地下工程的统称,包括,地下铁道、地下交通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基础,地下生产车间、地下发电站、地下能源储存设置、地下人防建筑等,其内涵为各种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地下空间工程的生产活动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包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国家的重要行业和产业,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各类地下空间建筑和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的基础保障,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生态条件和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地下结构设计、地下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地铁工程、隧道工程、基坑工程、市政工程、人防工程、地下通道与储库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等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地下空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工作。

专业发展定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满足当前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立足鲁南经济圈、辐射山东省和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坚持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1、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定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经过四年的学习,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地下空间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必要的人文社科、法律法规知识,并将相关知识用于分析地下空间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工具应用、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和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并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终身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等综合素养。

毕业生在工作五年后能够胜任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分析、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能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拓展,具有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视野,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能够面向基层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2.培养方案介绍

方案特色:

该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为主线,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土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石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建筑结构、地铁与轻轨工程、隧道工程、基坑与边坡工程、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等。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理论学分

实践学分

总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课

808

31

10

41

24.85

选修课

320

0

10

10

6.06

学科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必修课

736

44

1

45

27.27

选修课

352

22

0

22

13.33

职业发展

平台课程

必修课

112

5

1

6

3.64

选修课

64

0

2

2

1.21

创新创业

平台课程

必修课

288

5

6.5

11.5

6.97

选修课

32

1

0.5

1.5

0.91

集中实践

教学环节

必修课

23

23

13.94

选修课

3

3

1.82

总计

2712

108

57

165

100

学分比例%

65.45

34.55

100

特色课程:中美双百项目课程

《中美双百项目课程》包括商业头脑和项目管理、多元化沟通、综合顶点课程、明辨性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绿色公民。

3、培养机制与特色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近3年累计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教学建设:

构建了学校、学院、专业/实验中心、课程/教师四级联动的教学运行机制,通过学科、专业、平台、课程、教改五位一体的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教学质量保障:

建立了校外质量评价反馈制、教学信息动态沟通制、校院两级听课制、教学督导制、学生评教制、教研室听评课制六制并举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教学改革:

以OBE教育理念引导教学改革,基于产教融合的多主体双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趋势。

教学资源:

建有8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岩石三轴试验机、相似模拟试验台、高精度三维数字照相变形测量系统筹大型教学科研设备,价值总计1000余万元。建有企业实习基地3个,学院资料室藏有0.7万余册,中英文专业期刊20余种。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相关的中外图书近3万册。

4、专业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本专业计划建设1-3个科研平台、开展土木水利专业硕士教育、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力争实现博士学历专任教师人均承担一项教改项目、建设1-3门校企共建课程、3-5门双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