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指南》等文件精神,推动一流课程理念、内容和模式创新,加强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推动土建类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掌握一流课程建设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促进课程改革创新,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于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举办“土建类专业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我院孙法印、卢明师、梁学战等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团队成员赴福州参加培训。
本次会议围绕“一流课程建设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优质融合”主题,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践经验与成果交流、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实践经验与成果交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专业)建设融合创新;在线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数字化时代专业课课程思政与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土木建筑类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9个维度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了分享与交流。大会共安排了3个主旨报告和29个分享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张伟平教授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他围绕建筑行业围绕科技进步持续发展的主题,分享了基于课程大纲的土木工程知识图谱、知识大模型CivilGPT的建设过程,表明智能建造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一个分支,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未来版的计算手册、计算机和决策工具。
清华大学石文星教授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与实践”—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为例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在具体课程中是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首先,他分享了他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解析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然后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建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社会责任感元素、技术历史元素、激发创新元素、民族自豪感元素、团队合作元素、诚信守则元素等系统的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最后,他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教学是教师的第一学术、师德是课程思政的前提,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具有其独特优势和育人魅力,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指针。
通过本次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培训,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使大家了解到课程思政可以贯穿于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城市与建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
(文图/孙法印 编辑/唐家良 审核/查明、裘娜)